CARE 39期: 姑娘我想死啊!
《「姑娘我想死啊!」—- 是高風險自殺病人,還是另有內情?淺談「整體痛」(total pain)》 「姑娘我想死啊!」沉寂多日的晚期癌症病人婆婆,有天忽然從房裡傳出高聲呼喊。我和其他護士同事急忙走過去探個究竟。 「婆婆,你係咪邊度唔舒服啊?」 「姑娘我想死啊!」 「有冇邊度唔舒服啊?」 「姑娘我想死啊!」 婆婆似乎只是想重複提出尋死的念頭,卻否認任何身體不適。如果她講出徵狀,我們大可對症下藥,給予她相應的醫生處方藥物來減輕她的不適。 一陣子後,同事巡房,發覺婆婆採取了進一步行動 — 她一手把近床頭位置的床單用力扯出,然後把那個角捲作一條長形的帶狀,試圖把那一小角床單拉向自己的頸項。那位同事意識到,婆婆的自殺風險霎時提高,馬上致電她的女兒立即到場陪伴婆婆,並請我幫忙,寸步不離地監察婆婆的狀況,以防她傷害自己。 這時,作為護士,我們按指引採取相應的防止病人自殺措施,並無不妥。然而,一直在監察著婆婆的我不禁在想:到底有什麼原因導致婆婆忽然尋死呢? 再過了一段時間,婆婆的女兒到達後,婆婆依然一直在哭一直喊著「想死」。經過一番關心和慰問後,我終於聽到婆婆尋死背後的一句關鍵:「係痛到想死啊!」 紓緩治療之母桑德絲女士(Dame Cicely Saunders, 1918 – 2005)於一九七六年提出整體痛的概念(total pain)。她認為,病人的疼痛包含四方面:一、生理疼痛:這包括各種的身體徵狀,例如各部位的疼痛、氣喘;二、心理痛苦:如抑鬱、焦慮等情緒;三、社會痛苦:譬如經濟壓力、與家人的關係等;四、靈性痛苦:不一定指有沒有宗教信仰,而是,有關尋索不到人生意義,渴求心靈的依歸,經歷「存在危機(existential crisis)」等。而這四種痛會相互影響,為病人構成更大的煎熬。 我相信,婆婆之所以說「痛到想死」,引用整體痛的說法,就是婆婆的「痛」不單是身體上的疼痛,還有心理痛 — 長期無法紓解抑鬱的情緒,社會痛 — 親人甚少探望她,而導致她對親人的掛念,已經靈性痛 — 找不到繼續生存的意義。在優先次序,醫護一般會先處理病人身體上的不適,再去和其他專業,譬如社工、院牧等合作,去照顧病人其他方面的痛。 …